仁桥资产投资备忘录——2020
2021-01-04
01
2020年的得与失
02
2020年度月报回顾
总结的最后,我们还是附上2020年各期月报的链接,方便感兴趣的朋友随时查阅。
03
2021年度展望
回顾完2020,我们接着展望一下2021。
大家对2021年的分歧是巨大的,但逆向投资者的选择却是相对简单的。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总结2020年A股的市场概貌,那这个词肯定是“集中”。“集中”的趋势体现在了市场中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包括:市值集中、成长赛道集中和管理人集中。集中代表了市场的偏好越来越趋于一致,而当这种一致性愈演愈烈,超过某种边界时,逆向策略就会自发的响起警报模式,逆向投资者也随之展开逆向思考,这样的“集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有没有集中过度的现象,有没有逆转的可能。而大多数机会都是在这样的逆向思维中逐步萌芽,并最终落实到投资的方案中,2021年我们的投资思路也正是来源于此。
首先,市值集中。
A股前10%公司市值占比达到了67%,扣除银行后提升的幅度更为显著,而这样的提升已持续了五年。客观的说,过去几年市值不断向龙头公司集中是有较强的逻辑支撑的,背后的驱动力是国内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以及注册制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尾部公司被边缘化,海外成熟市场基本也是如此,美国前10%公司市值占比会更高。所以,在市值分布这个问题上,对A股来讲,虽然长期趋势是确定的,趋于集中也是合理的,但是从过去的实际经验看,我们仍将提示一个风险,那就是切忌将长期趋势短期化。记得2012年的时候,那时我在管理公募产品,小市值公司在2011/2012两年不断被抛弃,估值也在持续压缩,至今我还清晰记得自己在公司投委会上的观点,“A股正在迅速的港股化,大市值公司可能长期享受估值溢价。”而其实仅仅在几个月后,就被市场狠狠的教育了一次,2013年全市场股票中位数大涨51%,而沪深300指数却下跌了8%,坦率的讲,那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也是反思最多的一年,也正是从那年起,我们的逆向策略才有了今天的雏形。所以,回到当前的市场,在集中的趋势持续五年之后,2021年,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机会是需要高度关注的。从指数上来看,可能要特别重视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潜在机会。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缺少超大市值的公司,这两个指数的表现是最差的,有明显的被边缘化的趋势。但从美国市场的经验来看,大小指数长期走势如何呢?以标普500和罗素2000为例,这两个指数是大小公司指数最典型的代表,罗素2000里面2000家公司市值总和也仅仅和苹果一家公司市值相当。从1972年罗素2000指数诞生开始,在过去40多年的历史中,罗素2000的涨幅显著高于标普500,所以从长期来看,投资中小市值公司的指数不仅没有跑输,反而有着非常明显的超额回报,这背后的逻辑是,任何大市值公司都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只有市值成长到庞然大物的时候,才可能被超大型的指数所接纳,就像特斯拉,只有在今年股价上涨七倍之后才拿到了标普500的入场券。本质上,大指数是通过牺牲一部分的成长性来换取了更高的稳定性,所以,单纯从指数投资的角度看,中小指数在长期低迷之后应该会有均值回归的机会,正如现在的A股市场。
其次,成长赛道集中。
从行业的表现来看,2020年的分化无疑是惊人的,多数成长性行业,如消费、科技、医药都得到了资金的青睐,核心品种被抱团持有,不断上涨;而很多传统性行业,特别是被归为前途黯淡的行业,如地产、建筑、银行等关注度极低,股价持续低迷。这种风格表现是典型的赛道投资,即重点关注行业属性和景气度,放弃估值和业绩标准。成长行业或未来景气度高的行业,坚决持有;相反,非成长行业或景气度不高的行业,坚决回避,态度泾渭分明。其实投资风格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每一种投资风格都会有特定的适用场景或阶段,从长期来看,不同风格之间也会遵循均值回归的规律。所以在某种风格占尽优势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冷静一些。回顾A股的历史,赛道投资每过一些年就会盛行一次,比如2000年的网络股,触网即涨;2013年时的创业板,双创转型;今年是消费成长,龙头集中。这些年份的共同特点就是:极致的分化。分化之后呢?2000年后的事情不必多讲,网络股的泡沫最终还是破灭了,而2013年后,A股市场仍处在牛市之中,创业板的高潮也远未到来,但2014年又是如何演绎的呢?我们看到极致的分化并没有延续,行业间的差距在逐步弥合,树最终没有长到天上去,这背后便是均值回归的力量。2021年,从分化走向弥合同样值得期待。
最后,管理人集中。
和市值集中一样,在过去的几年中,资金也在向头部管理人迅速集中。以偏股型基金为例,前10%的基金已经占到了基金总规模的63%,百亿基金的数量达到51只,而投资者对于头部基金经理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按照中金的统计,截至11月,全市场共有109名偏股型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百亿基金经理管理总规模接近1.8万亿。头部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头部管理人管理的钱越来越多,这会带来哪些问题呢?坦率的讲,和其他行业一样,资产管理行业也是具有马太效应的,但不同的是,这个行业不具备赢者通吃的属性。这其中自然有行业容量太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从长期来看,不断扩张的规模是实现超额收益最大的敌人,这一点适用于除指数基金外的所有策略和风格。大规模产品的劣势不体现在牛市,而是在熊市和平衡市,管理过大资金的投资人都了解,在熊市和平衡市中,市场给予大资金的容错空间和机会都是非常狭小的。关于规模的束缚,即使是巴菲特先生也不能幸免,从长期来看,伯克希尔的管理规模和超额收益之间也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之,一句话,更大的规模往往预示着更低的超额收益。2021年,将会是头部管理人的分化之年。
其实,总结到这里,耐心的投资人会发现,关于2021年的展望,我们一直谈的是结构问题。哪些结构可能是不合理的,哪些结构可能是要被逆转的。说实话,逆向投资者是不惧怕结构问题的,尽管要面临一段时间的孤独和痛苦,但他对未来的方向是明确的,是坚定的,这也就是我们在最开始所讲的,2021年,虽然市场的分歧很大,但逆向投资者的选择却是相对简单的。关于总量问题,我想用最后一张图作为概括吧。
这张图展示的是全部A股(除金融)收入和利润的历史增速情况,预测数据用的是天风证券模型的拟合结果。很显然,2021年Q1将是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润表观增速的拐点,之后逐季下行,这与我们的直观判断也是一致的,基数效应是造成明年增速前高后低的最重要原因。而在A股历史上,这种类似的大的拐点一共发生过三次,2007年,2010年和2017年,而且全部发生在Q1,从这三年的市场表现来看,都是活跃度非常高的市场,没有一年是熊市。这个就有点奇怪了,不是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应该提前反应拐点才对啊,我想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尽管盈利增速拐头向下,但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没有直接掉进负值,这样的话当年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增长还是不错的;二是当市场盈利增速处在很高的水平时,投资者往往会用线性外推的方式去预测未来,情绪也很容易亢奋,极易引发泡沫,泡沫如果来了,股市自然就不会是经济的晴雨表了。
总之,在经过两年上涨之后,A股的整体估值已不再便宜,但大概率上明年的市场仍将是可为的,是活跃的,我们预计2021年的市场仍将精彩,但会是不一样的精彩!
最后,衷心感谢我们的投资人,感谢长期支持和关爱仁桥资产的每一位朋友,我们会始终铭记这份最初的信任,坚守这份沉甸甸的信托责任,不断践行“谨慎勤勉、与时为伴”的投资信条,2021,让我们共同期待,携手走过!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仁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客户服务
010-66026320
CS@renbridgefund.com